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机关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网站支持IPv6协议
创新“支部建在项目上” 促进工程质量安全双提升
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红色工地”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多次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同时,总书记还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河南省委、平顶山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治理的安排部署,按照市委书记陈向平对全市住建系统提出的“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清廉型’的‘五型机关’”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高水平党建引领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路径、新方法,将党支部建在建设工程项目上,推动“党建+监管”深度融合,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双提升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缺乏深度交流互动,“刚性执法”与“被动整改”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主旋律”,监管责任单向发力、主体责任缺位虚化成为制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题。对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有解思维,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治理为切入点,立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实际,通过支部“带”建、支部“援”建、支部“廉”建三点发力,构建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同向发力的良性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有机绑定,持续激发企业主动创先创优的内生动能,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双提升,为住建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平顶山参考范本。目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监管的65个在建项目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覆盖党员142人、从业人员3600余人、建筑面积462.3万平方米,较好地做到了党建工作同在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绑定

二、主要做法

(一)支部“带”建,密织“2+N”工程项目党建网络

“2”即市建设工程质量技术站党支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站党支部以两站支部为根基,全面加强在建项目党组织建设坚持项目推进与党建工作同步,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推动行业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技术上门服务与项目建设需求、日常监管执法与强化廉洁监督有机融合,以高水平党建工作推动工程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N”即在建项目党组织建设结合项目党员数量,采取项目自主成立、支部联建或派出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开展工程项目党建工作已成立临时党支部26个在建项目与两站支部签订联建协议项目党员人数不足3人39个在建项目,无党员的由两站支部派出优秀党员骨干指导工作,有党员的通过联建方式成立临时党小组纳入两站支部开展工作,确保党旗飘扬在建设一线

(二)支部“援”建,构建工程质量安全同向发力机制

打造“建安卫士·红心助建”品牌,激发项目安全生产内生动力一是坚持学为行先。突出施工安全为重点,结合“三会一课”,将《河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缺陷清单》等安全法规知识纳入支部共建学习内容,通过开展特色主题党日,营造“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示范带动。组织项目党员骨干亮身份、作表率,设立“党员安全责任区”、“先锋模范岗”,常态化开展“党员上岗查隐患”“我为安全做一事、我为安全献一策”“党员亮承诺、亮责任”等活动,引导党员骨干争当“建安卫士”。三是坚持靠前服务。安全生产技术站党支部深化“党建+服务”理念积极开展“红心助建”行动,与项目支部共同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的短板弱项,指导帮助在建项目健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方位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打造“红色工地·鹰城鲁班”品牌,凝聚工程质量创优强大合力。一是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围绕落实“好房子”建设相关要求,质量技术站党支部与项目支部建立“周联席+月会商”机制,以工程质量创优为核心,搭建政企联动、议事协作、问题化解互动平台,定期分析研判项目建设情况,积极推动工程质量难点、堵点问题化解。二是建立难题共解机制。选派业务精通的党员骨干,与项目支部共同组建“党员骨干+技术人员”攻关小组,创新开发BIM协同管理平台,推动实现施工模拟、可视化交底等5大场景应用,以“党建+科创”赋能工程质量品质创优。三是建立质量管控机制。以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工程项目质量行为管控,与项目支部共同建立材料入场检测、施工环节把控、竣工挂牌验收全流程管控机制,严格落实自检、质量员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动态可控。

(三)支部“廉”建,构筑阳光运行“亲清”政商关系

厚植亲清“土壤”。两站支部与项目支部签订廉洁共建协议书建立“三清三诺”机制(清权清单、清风承诺、清亲联盟)定期召开政企支部“廉”建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凝聚共识。

补足亲清“养分”。组织政企支部党员收看警示教育片,组建“廉”建微课堂,开展“清风”党课、“清风”知识竞答、“清风”交流互动等活动,持续筑牢廉洁自律思想堤坝,促成共同抵制“吃拿卡要”行为的思想统一。

普照亲清“阳光”围绕廉洁执法、提升服务效能,收集优化营商环境建议67条,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清单28项,公开“廉洁共建”监督举报电话,定期开展监管服务实地回访,将权利置于“阳光”之下倒逼两站监管人员自觉遵规守纪,推动“亲清”政商关系成果之花逐步绽放

三、取得成效

(一)从“硬性执法”到“上门服务”,监管执法印象显著改观 

创新“党建+服务”机制,通过开展定期上门服务与柔性执法相结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不仅提高监管执法效率,也在无形中拉近了执法者与监管对象间的距离,让日常监管工作更加接地气、暖人心,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站支部开展上门服务以来,累计组织现场教学45次,帮助项目支部攻克工程施工技术难题23项,解决智慧监测、物联网应用等技术短板问题17项,为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平顶山市实训基地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国栋说:“站支部跟我们共建后,经常到我们这里指导服务,感到他们很热心、很亲切,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真的是不辞辛苦。现在,我们成了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二)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创优”,企业主体责任逐步压实

以往,项目企业面对监管执法,习惯了“躲猫猫”“打游击”,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行业主管部门操心的事,对监管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避重就轻,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难以压实。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引导项目党员骨干重温初心,激发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以“党建红”促进项目“安全绿”,有效激发了项目企业主动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今年以来,各项目支部累计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57场次,党员参训率达100%,自查整改事故隐患612条,建设工程项目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三)从“矛盾对立”到“同向发力”,工程质量安全本质提升

项目企业认为行业主管部门“瞎操心”“净找事”,行业主管部门认为项目企业“打太极”“耍滑头”,监管者与监管对象关系长期对立。开展支部共建,为两者提供了敞开心扉谈认识、聚焦发展谋共识的互动平台,以党建“红色引擎”推动凝聚思想共识、实现队伍共管、落实难题共解,有力打破了传统的监管与被监管的对立关系,形成了行业主管部门与项目企业合力画好施工安全、质量创优“同心圆”的行业发展新局面。截止目前,累计培育省级优质工程38项,“中州杯”项目数量连续三年居河南省前列,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保持100%,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工程质量安全同频共振。

四、经验启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支部建在项目上”的经验做法,是立足“统筹发展和安全”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对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期的平顶山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党建引领是解题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必须持之以恒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支部建在项目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实质成效,关键在于成功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打通了行业主管部门与项目企业监管与被监管关系的壁垒,形成了发展共促、难题共解的新格局。这启示我们: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治理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工作这个“牛鼻子”。

(二)有解思维是解题关键。古人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支部建在项目上”是坚持有解思维的生动实践,从正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到理清制约行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再到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党建引领”,最后推动问题科学有效解决,实践证明:“有解思维”是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加速发展的“金钥匙”。这启示我们:面对难题,唯有坚持有解思维,才能解“无解之解”、作“无问之答”、闯“无路之路”,以科学方法推动问题解决。

(三)守正创新是解题方法。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支部建在项目上”正是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正视行业发展面对的客观问题,积极创新思路、创新话语、创新机制、创新形式,提出方法、解答问题,走出了住建行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路径。这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抓住改革发展先机,有效破解我市转型发展关键期遇到的各项难题。